photo_17637_20100611.jpg

 

王希真

每到下午,就會覺得眼睛乾澀,覺得電腦屏幕變亮,視線模糊,工作效率也跟著下降。從座位上站起來,活動一下僵硬的脖頸,才發現距離上次起身已經將近兩個小時了!
 
相信不少上班族有類似的經歷。工作時一直盯著電腦,埋頭苦幹,眼睛疲勞不說,時間久了還會引起諸如頭痛、疲倦、視力模糊、雙眼無法聚焦、以至慢性頸、肩痛等症狀,醫生稱之為電腦視力綜合症,是上班族的通病。據統計70-75%的辦公室一族都有此症,我也是其中一員。試過降低電腦屏幕對比度、吃護眼藍莓素、經常滴眼藥水、加大近視鏡片,情況都沒好轉。
 
為免眼睛受罪,同時提高在電腦前的工作效率,最好的辦法是經常起來走動。網絡上有一個調查,對著電腦工作,應該多久站起來一次。大家的答案大多集中在「一個小時」或「半個小時」,但這只是理想中的時間分配,不少人屁股坐下去就抬不起來,連水都懶得去倒。唯一想到站起來的時候,是想上廁所,或者吸煙!但沒喝水,上廁所的次數也減少,便出現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一系列辦公室通病。
 
最近讀到一篇文章,提到一種新型工作法——「30/30」工作法則,顧名思義,是說在電腦前工作30分鐘,就強迫自己休息30分鐘,然後接著工作30分鐘,再休息30分鐘,如此交替進行。
 
這個法則的妙處,是將時間拆分成一個個小段,讓你在有限的30分鐘內,最大提高工作效率。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:到了deadline前一刻,自己的工作效率特別高?如果可以將所有預期工作完成,心裏的成就感也會隨之高漲,覺得自己很了不起?「30/30」工作法就是利用這一點,人為製造出數個dealine,讓你不斷重複的「加速」工作,因為你知道,只要現在努力做一下,馬上就可以休息啦,也不會有排斥感。
 
而到了休息的30分鐘,一樣也要堅決執行,放下手頭工作,完全放鬆:做些簡單運動,伸展筋骨,四處走走,喝杯溫水,讀下當日的報紙,總之要離開電腦!
 
為了不讓自己的近視鏡片再加厚,頸部疼痛,我也曾嘗試遵循這個法則,但不過一天,便發現太難啦!因為30分鐘實在太短,不知不覺就時間到,若遇到講電話或臨時開會,更是不可能。而30分鐘的休息,又略顯太長。
 
雖然這個時間分配不適合我,但這個法則傳遞出一種「工作與休息的平衡藝術」,即在工作的時候,多給自己製造一些休息機會,然後好好利用休息前的高效率。至於工作與休息之間的比例,要自己慢慢調配。

 

資料來源:經濟通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er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